10月20日至22日,“大运河的环境变迁与重建”学术研讨会在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天赐庄校区红楼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联合主办。本次会议共收到会议论文30余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金沙集团游戏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扬州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0月21日,会议开幕式举行,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宫向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委员、《形象史学》主编刘中玉副研究员出席会议,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社会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书记邓国林参加会议。开幕式由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陈一主持。
宫向阳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以及历史学系的沿革与发展概况进行介绍。他指出,苏州是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繁盛的城市,大运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既有活化与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民族记忆,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悠久传承。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将为现阶段大运河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研究作出的重要阐释,进一步推动大运河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
刘中玉对中国社科院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作简要介绍,充分肯定了苏州与金沙集团游戏登录在历史地理学领域中敏锐的前沿意识以及在运河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他强调,流动的运河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变迁的标志性符号,推进大运河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变迁是运河研究的未来趋势。本次会议为全国各地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运河学的研究和方法论的发展进步。
会议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乌云高娃研究员,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成一农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潘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李玉尚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段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孙靖国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刘中玉副研究员,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社会学院历史学系副主任王晗教授,分别作题为《元代编〈纂大元大一统志〉及其影响》《中国古代运河图概述》《想象与记忆:诗文中的大运河环境》《河运与海运:雍正山东天津沿海海程考》《中国古代的漕仓设置与河道治理演变的考察》《大运河区域专题古地图的学术价值》《试谈仇英都市风会图的“运河模式”及其影响》《两宋时期吴淞江上游的环境变迁与社会响应》的主题报告。
会议设四场专题讨论,围绕“早期运河的生成与演变”“大运河变迁视角下的国家与地方”“大运河舆图研究”“大运河的文化建构”等多个议题进行研讨,展示了近年来大运河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揭示出大运河环境变迁与人类生产、生活、文化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关系。
会议闭幕式于10月22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靖国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景超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玉尚教授,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社会学院胡火金教授分别进行学术总结。金沙集团游戏登录-(中国)有限公司社会学院副院长黄鸿山教授致闭幕辞。
此次会议探寻了区域人群在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相互作用下地理环境的调适案例,查证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揭示了千百年来大运河沿线地区乃至其他相似的生境地带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进而揭示了这种原动力为推动金沙集团游戏登录构建人类家园、拥有美好生活提供了怎样的基础。